新華網南昌2月7日電(記者吳鍾昊)“我媽剛剛告訴我,明天訂婚宴上我們就要‘改口’了。”一下火車,女友就宣佈了這個消息,這讓我和剛剛千里迢迢從陝西趕到浙江訂婚的父母有點措手不及。原來在浙江嘉興一帶,訂婚“改口”是當地風俗,但按我老家陝西的風俗,要到結婚典禮時,才“改口”稱呼對方父母為爸媽。
  雖然我和女友早就料到在訂婚和結婚時會面臨南北方習俗的“衝突”,並事先約定好了處理原則,但事到跟前,還是冒出來不少問題,好在雙方父母和氣諒解了。
  如今,越來越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在外地工作,在異鄉找到符合心意的人。但到談婚論嫁時,卻又不免因為照顧各自家鄉的嫁娶風俗而頭痛不已。在我的朋友圈裡,已經有好幾對情侶因為風俗衝突而致兩家不和,甚至分手。
  盤點一下,嫁娶風俗的“衝突”焦點無非是訂婚和結婚地點、首飾的購買標準、改口費和彩禮標準、花車標準、訂婚宴和結婚宴標準以及各種典禮的舉辦時間等等。而攀比心理則往往讓“衝突”升級:“看看隔壁老王,嫁女兒得了10萬彩禮錢”“老孫家娶兒媳婦,那排場,一溜兒寶馬”“李阿姨家女兒金鐲子都戴到脖子上去了!”
  “老風俗真心讓人‘恐婚’,拋開花錢不說,平時哪有時間兩邊跑準備婚禮啊。要是全讓雙方父母操辦,太辛苦了。”一位北京的好友說,他和安徽女友也正在給雙方父母做工作,希望答應他們旅游結婚。
  但對於中國人來說,結婚歷來不是兩個人的事情,而是兩家人,甚至是兩個家族的大事。年輕人所倡導的結婚方式依舊難以成為主流。
  那麼那些來自天南海北的有情人如何在兩地風俗差異下,順利走進婚姻殿堂呢?
  首先,情侶雙方要對即將和自己攜手一生的人有足夠的信任。談婚論嫁是組建一個家庭必經的階段,是進入婚姻生活前的磨合期。對於風俗習慣的遵循,應該以利於雙方感情和未來家庭生活為準,決不能讓愛情栽倒在惡風陋俗面前。
  其次,要尊重對方家鄉的習俗。在談婚論嫁的時候,年輕人要先自己對照一下兩地的風俗,找出可能會出現衝突的地方,然後在統一口徑的情況下和自己的父母溝通。避免讓雙方父母在對兩邊風俗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見面商議。
  再次,對父母的鋪張浪費和攀比心理,要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。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反對鋪張浪費,節儉才是新風尚。
  其實,無論兩地嫁娶風俗有多大的差異,在真誠和信任的原則下進行溝通,都可以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方式。因為男女方父母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:希望子女過上幸福的生活。
(編輯:SN06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40masww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